如何制定舟山产业园区招商方案?
| 招商引资政策 |2025-08-07
内容概要
在构建舟山产业园区招商方案时,需依托宁波—舟山港的全球枢纽地位,聚焦海洋经济、数字贸易与文体旅融合等前沿领域,通过强化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吸引游艇制造及低空旅游等高端项目投资。同时,招商引资活动应优化招商政策,并辅以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机制,以支撑本地产业政策的实施,进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建议优先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并嵌入绿色可持续框架,以增强方案的前瞻性和竞争力。
舟山港招商基础
作为全球枢纽港的核心组成部分,宁波—舟山港凭借其深水泊位与高效物流体系,构筑了舟山产业园区坚实的招商基础,当地政府通过创新性的招商引资机制,例如动态调整招商政策以适配高端产业需求,同时强化产业扶持力度,聚焦海洋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协同发展;此外,综合性的产业政策优先支持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升级,为吸引游艇制造及低空旅游等新兴领域投资创造先决条件,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海洋数字产业融合
舟山依托全球领先的宁波—舟山港枢纽地位,正积极构建海洋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新生态。其核心策略在于通过精准的招商引资政策,重点吸引海洋大数据中心、数字贸易平台、智能船舶装备研发等前沿领域企业入驻。招商政策特别强调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的奖励与研发支持,旨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数字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措施为融合创新提供了坚实后盾,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海洋物联网、智能感知网络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建设高标准的数字基础设施园区。配套的产业政策则深度聚焦于海洋生物医药数字化、智慧渔业、以及滨海文体旅的数字化体验升级,例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发沉浸式海洋文旅项目,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这一融合路径不仅强化了舟山的特色产业优势,更为承接长三角地区高端要素溢出、共建一体化数字海洋经济示范区奠定了创新基础。
海铁联运强化
深化海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舟山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依托宁波—舟山港全球第一大港的枢纽地位,当前正加速构建以金塘港区为核心节点的疏港铁路网络,着力打通连接长三角腹地乃至中西部地区的铁路货运大动脉。此举显著降低了物流边际成本,提升了港口对内陆货源的吸附力,为引入大型装备制造、精密仪器及高附加值冷链物流等产业项目提供了关键物流保障。为此,园区配套优化了专项招商政策,对利用海铁联运通道设立区域分拨中心或供应链管理总部的企业,给予优先供地、仓储费用阶梯式补贴等定向产业扶持。同时,协同海关、铁路部门创新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多式联运监管模式,压缩货物周转时间。这种高效集疏运体系的完善,不仅直接服务于园区内海洋工程装备、大宗商品贸易等当地优势产业的原料输入与成品输出,更成为吸引高端游艇制造、低空飞行器组装等对时效性及特殊运输条件有严苛要求项目的重要砝码,其构建的现代化物流拓扑结构是落实区域产业政策、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关键物理载体,并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物流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三角合作推进
继夯实招商引资基础与强化海铁联运网络之后,深化长三角区域协同成为释放舟山产业园区潜能的核心引擎。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的示范使命,舟山正积极构建面向长三角腹地的“双循环”产业协作新范式。一方面,通过共建跨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精准对接上海、杭州、宁波等核心城市的溢出资源,配套极具竞争力的招商政策与梯度式产业扶持措施,重点吸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领域的“链主”企业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落地。另一方面,协同推进区域统一大市场建设,率先在航运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离岸金融等领域试行制度型开放,破除要素流动壁垒。这种深层次的制度协同,叠加舟山独特的海岛资源与港口枢纽优势,使园区产业政策在长三角产业版图中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有效吸引高端要素汇聚,共同塑造面向全球的海洋经济增长极。
